認識十多年的朋友的爸爸癌症末期,目前在家休養。
我與伯父素昧平生,加上我的時間緊迫,遂當有人提及是否應該拜訪問候時,想起有家屬謝絕訪客以求病人能靜心休養的案例,所以心裡猶豫著,沒有回應。
邁入社會化就是開始要注重人情事故—結婚紅包不好失禮、到府拜訪不好空手、長輩邀約不好拒絕、信件電話不好忽略、等等等。凡是已知的規矩禮數,我就會一一做到。
但,伯父的重病卻讓我猶豫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家休養的癌症病人會期望拜訪著嗎?會有精力跟沒見過的晚輩打招呼嗎?
病患的其他我也沒見過面的家人又怎麼看待我的拜訪呢?是否會導致不便呢?
若其他朋友都前去探望,是否會顯得我的缺席失禮呢?
若是認識或曾拜訪過的長輩,將無一絲猶豫去盡我的能力拜訪問候,談談聊聊陪吃頓飯都好,至少不需從自我介紹開始。
電影《The Bucket List》裡面Jack Nicholson角色說服Morgan Freeman的角色在兩人同樣僅存半年的生命中去冒險時,他殘忍卻真實地形容宣告不治病人回家的狀況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now?.....You go home to some ceremonial procession into death with everyone standing around watching you die while you try to comfort them. 」
面對末期病人,「一切都會沒事的!」好像在說謊。
「現在心情還好嗎?」生病有誰心情會真的好呢。
最後是不是真的變成病人安慰探訪著呢?
心裡就這樣惦著,沒有結果。
電影裡Morgan Freeman暫時擱下妻子跟家人,跟著富翁Jack Nicholson去冒險及遊山玩水,將人生最後的願望都一一實現。電影的夢幻總讓人質疑,要是沒有遇到同樣面臨生命最後階段的富翁贊助所有開銷,人生最後願望是否就不能夠實現呢?好險我人生夢想從來沒有看遍世界美景這項目。
每當聽聞生離死別的事件,就會開始恐懼。擔心當我人還在美東,台灣的長輩無預警地辭世。這是目前我生命中最大的擔憂。
年紀尚輕時總在自我認識和掙扎,忽略最多的便是家人,對於爸媽永遠有不滿,對於爺爺奶奶的認識有限。長大有能力可以保護捍衛自己家人之時,我卻身在遠方,心有餘而力不足。
陪伴,竟是我目前能夠照顧家人的唯一方法。因此每當回台灣,我都花最多時間在家人身上,陪吃飯,陪旅遊,陪過生活。畢竟他們是從我哇哇落地後一路養育我的爸媽和疼愛我的長輩們,即便我花再多時間相伴都不足以拿來和過去他們在我身上花的心力相提並論。所以我努力著,不求能雪中送炭,但願至少能錦上添花,增添他們生命旅程中的豐富度。
希望伯父和他的家人都能夠獲得心靈上的平靜。
我相信奇蹟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