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2007

遠方的鼓聲

Image of 遠方的鼓聲

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



我非常喜歡村上春樹「遠方的鼓聲」一書 。

前言裡,村上寫了一段話,或說賴明珠替村上翻譯了一段話:

對,有一天,我突然很想去作個漫長的旅行。

把這各當成去旅行的理由,我覺得似乎滿理想的。既簡單,又有說服力。而且沒有把凡事都一般化。

有一天,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作一次長長的旅行。

這不就行了嗎?聽見遠方的鼓聲。現在想起來,我覺得那彷彿是驅使我去旅行的唯一的真正的理由。

讀完這段我的心裡好像也有鼓聲砰砰。在心裡遙遠的聲音,怦怦。

把書帶回家,卻沒有一氣呵成念完過整本書。不過床頭書櫃的書來來去去,「遠方的鼓聲」沒有被取代過。

這次把書特地帶到美國陪伴我,再翻開,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四個書籤(我把便利貼跟廢紙都算書籤)夾在書不同的段落中。四個不同的書籤,應是四次的閱讀旅程。不過當然都不是從頭開始,而是隨手翻一頁,我就會開始讀。

遠方的鼓聲,是村上春樹臨界40歲之前出發的一趟旅行。共歷時三年,主要在歐洲的各國流浪、寫作、過生活。多需要勇氣及令人羨慕的日子呀。

整本書裡面,除了他的食衣住行,很多細膩的描寫外,最多的就是抱怨歐洲某些國家的生活態度。這麼說似乎也有失公道,村上不是在抱怨,而是不停的在思考

「爲何會這樣呢?」例如義大利人永遠不準時,包裹永遠不見,做事效率不好等等。來自於日本的村上,想必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這些問題。也提出了相當有見解的答案,利如,義大利的郵局存在著無底黑洞專吃包裹。哈,我非常喜歡這個答案。

正因為他的旅行並沒有太多故事性的存在,不一定非要從頭到尾認真閱讀才能得到滿足,所以隨便翻一頁都能快速的融在故事當中,就像本人透過任意門就來到歐洲似的。

有時候書籤是爲了記憶閱讀最後的駐足點,有時候是爲了當中令人激賞感動的句子,我又捨不得畫書摺書,便以書籤替代。不過年代久遠,自己也都分不清其中的差異為何。

我更喜歡書側面有翻閱過的痕跡。那是努力過的痕跡,可能會混合著當下的手汗及空氣的味道。每當閱讀到一半,我就會把書闔起來,看書底部側邊的痕跡,讚嘆自己一口氣念了一大半。有時候,是借來的書,原來的痕跡會被我加深,深深淺淺的灰印依舊可以看出我讀書的步履是否蹣跚。


以前,只要是喜歡的書,就算是借來的,我也會去買一本新的還給同學。我真的喜歡書被翻過的痕跡,似乎硬梆梆的新書就會因為多一點陳舊就變有血有肉。不過年紀越大,離家遙遠,在台北的書櫃想起來有點陌生,而在國外的書櫃總又是少了家鄉味,加上搬家不易,慢慢就更少自己買書了,總是用借的為多。


關於遠方的鼓聲,我不太記得村上怎樣決定回到日本的。村上三年的旅行記憶,我花了七年還沒有享受過癮。書側邊的灰舊程度也顯得跳躍不連貫。但每當我想到台北我的書櫃,在婚後縱然有短暫回台灣的機會,也不能常和它相處,甚至
心裡想到它將來不再是我的書櫃,我會翻翻遠方的鼓聲,裡面多年的書籤及陳舊的外表,都讓我稍微感到真實擁有的存在。



後記

歐,自言自語似的文章,就會常常忘記要把前因後果說清楚。但是沒有太公開的網頁,認真的把前因後果說清楚又像是自以為有讀者似的,自己又感到害羞。哈 。

對於結婚就必須搬離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間 ,是我一直感到很不捨的事情。裡面所有的東西,所有的記憶,連自己都要笑自己小題大做。自己不停喃喃自語悼念,外人想必覺得受不了,可是沒辦法,自己的版就是自己寫爽用的